关于我的故事

2012年,从我上大学时第一次攒钱买的佳能650D至今,接触摄影已经十年有余。记得当时刚上大学的我,连单反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一次无意间和同学打电话聊起说我想买相机,然后他便回了我一句:你想买单反吗?于是我一边回复:对!一边默默的打开百度,搜索一下什么是单反。也还记得刚学摄影时,天天跑去学校各种蹭课,不管是艺术,建筑,音乐,计算机,还是摄影。也就是从蹭到杨春明杨老师的摄影艺术课开始,我彻底的迷上了摄影。刚上大学时的我,完全就是一张空白的纸,于是,那段时间,我也拼命的阅读摄影相关的书籍,毫不夸张的讲,南理工大小图书馆所有关于摄影、色彩理论、设计的书籍我都看过。

其实,摄影是一门很奇怪的学科,因为它与艺术相关,并不是你看了一本书就会感觉技术有所提高。审美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可能你看了一百本书都不会觉得有所提高,也有些人摄影学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提升。它是需要你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细心观察和思考,周围的建筑,色彩,光影,角度,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大量的拍摄和对大师的模仿学习,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沉淀增长。过程虽然缓慢,但也要学会享受。

直到后来第一次去西藏,才终于开始了我的星空追逐之路。

2022年10月3日,在经过几个天文摄影群友的帮助下,终于下单并收到了一整套天文设备,从那时候开始才算真正的进入深空摄影领域。此前,我从没想过,我们居然能在地表上用一支小小的天文望远镜就可以拍摄出那些震撼人心的星云,星系。要知道,它们动不动就距离地球几千万光年,甚至几亿光年。

天文深空摄影和别的类别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天文摄影真的很需要耐心,经常一张照片需要曝光几十小时,天气不好或者对图片质量有高要求的时候,有可能一个月只能出一张照片。但是,所耗费的时间越久,最终展现在我眼前的成片效果往往就越震撼。仍然记得当我第一次看到屏幕展现到创生之柱时内心的喜悦,尽管还是拖线的,也仍然记得第一次合成彩色猎户座时内心的震撼与激动。那时,经常一整晚都守在天文望远镜旁边,一直盯着导星数据看,等待着每一张照片的拍摄完成。也经常凌晨五六点才睡觉,早上八点多又要接着起床继续上班,回来还得继续研究天文图像的后期处理。然而,所有的辛苦和劳累,也就只有在最终成品彩色照片合出来的那一刻会觉得特别值。

未完待续。。

Astronomical Equipment | 我的天文设备

  • William Optics 小红猫51, 作为我最喜欢的天文望远镜之一,250mm的焦段真的很适合拍深空广域。而且小红猫本身也可以直接接在单反上,满足日常的拍摄需求。

    M16 Eagle Nebula & M17 Omega Nebula, By Redcat 51
  • 信达大黑,最近才刚入手的一支天文望远镜,焦比f/4.0 的拍摄效率,相比于星特朗C8HD的f/10 快了不止一倍。信达小黑和大黑,拥有极高的性价比,我相信大多数人入门深空的第一支天文望远镜都是买的信达小黑,毕竟就两三千的极低价格,改装完后却一点不输一两万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

    NGC 7293 Helix Nebula | 上帝之眼, By 信达大黑
  • 作为我的第一支入门深空的天文望远镜,本人真的很喜欢裕众102 APO 这支镜头。折射式的结构让刚入门的小白远离调光轴的烦恼,接上相机就能拍摄,并且有着极优秀的画质和极稳定的焦点,重量和价格都适中,很推荐刚入门天文的爱好购买。

    Large Magellanic Cloud, By Sky Rover 102 APO
  • 拥有2023mm 焦段的C8HD, 虽然焦比f/10 拍摄效率是有点低,不过真的很适合拍那些距离地球很远的小星系。该图为M83南风车星系,距离地球1500万光年。

    M83 Southern Pinwheel Galaxy, By 星特朗C8HD
  • 此外,大多天文望远镜也可以通过转接专用的减焦镜,来达到增加焦比,以便提高拍摄效率的效果。例如,著名的马头星云IC434是通过给裕众102加装0.8x减焦镜,使焦距变为571mm, 焦比也从f/7.0 变为f/5.6.

    IC434 Horsehead Nebula 马头星云, By 裕众102 APO + 0.8x